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室工作 >> 建章立制 >> 正文

沈阳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行动指南(2021-2025年)

来源: 日期:2023/06/25浏览量:关闭

(沈农大委发〔202112号)

为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沈阳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课程 思政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扎实推进具有沈农特色 的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和德育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为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拓展学校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学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十个一工程,即成立一个沈阳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一个沈阳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构建一个具有沈农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培养体系,建立一个师德师风与教师教学 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建立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课程思 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举办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培育凝练一批课程思政教 育教学成果,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 和特色做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要求

(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其政治站位和育人意识。转变教师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 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间、会传授、做榜样。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班导师工作,在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的同时融入价值观教育。

(二)依托通专融合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根据《沈阳农业大学关 于通识课程教师融合专业课程教师团队的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 进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加大课外学习量,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所学 专业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建设示范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持续贯彻党委书记参与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 用思政课程改革引领课程思政建设。

(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导向相统一的理念,各门课程都要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全过程,要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四)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交流培训等活动,探索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

(五)推进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重要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一流课程项目的遴选立项和验收中设置课程思政项目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 加强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完善评课、评教指标体系,把教师的师 德师风和思政育人效果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 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务评聘、评优奖励、津贴 分配的重要内容,坚决杜绝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

四、具体举措

(一)成立一个沈阳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 作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领 导小组。

组  长:刘广林、陈启军

副组长:王铁良、辛彦军

成  员: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教学单党政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二)建立一个沈阳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建立学校党委书记任中心主任,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副主任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主  任:刘广林

副主任:王铁良

成  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和研究生院负责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构建一个课程思政育人培养体系

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课程教 学目标中增加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评估、专业 建设的重要观测点,促进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四)建立一个师德师风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大力宣传践行师德规范",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 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自觉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 施教、以德育德。加大教师教育与培训,组织多样化教师培训,引 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 目标,带动广大教师切实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发展中 心和各教学单位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名师讲座、交流 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加强互动交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 力,让广大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 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同时,要以日常教研室活动为依托,通过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

(五)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开展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5 年内拟建设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 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明确改革 目标、原则、实施步骤和任务要求。

通识基础类课程要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弘扬和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弘扬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 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专业类课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 的育人目标,农学、工学、理学类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 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乡村振兴服务的三农情怀, 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经济 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着重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 修的职业素养;专业实践类课程要突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要突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 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心系社 会和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社会实践类课程要突出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和弘扬劳动精神,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 斗中培树担当精神,锤炼意志品质。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着重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 强文化自信。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六)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等方式选拔一 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效果显著的课程思 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5 年内培育 10-20 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0-20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要求教师能够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 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 程,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 领的有机统一。能够广泛应用讲授点拨、案例穿插、专题嵌入、讨 论辨析、隐形渗透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保证 课程思政教育取得应有成效。

责任单位: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

(七)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

在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一定数量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5年内拟设立课程思政研究立项30-40项,用于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八)举办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发掘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和课程, 学校每2年举办1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等竞赛活动。对获奖教师和团队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九)打造一批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各学科专业特色,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将课程思政作为各类实践教学中的必要育人环节,积极打造课程思 政教育实践基地平台,5 年内拟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15-20 个,并依托课程思政基地平台,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优化课程 思政育人功能,拓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课堂,围绕办学特色、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十)培育凝练一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成果

鼓励一线教师通过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编入教材,5年内酝酿出版2-3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行有机凝练,形成一部具有沈阳农业大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育人案例汇编。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体制

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工作小组领导和指导下,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挖掘用好各门课程思政元素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协同联动

建立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考核评估

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着力探索形成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教学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为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统筹负责本单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单位党政领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同党建工作一起考核。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投入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通过项目、各类比赛等活动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建设经费资助。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落地: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五)注重总结推广

注重总结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做法,利用官方网络平台加强窗传、交流和推广。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优良经验和做法活时转化为理论成果和相关制度,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    地址: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邮编:110866    版权所有: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   备案号:辽ICP备05001374号

联系电话:024-88487139(管理科)、88487056(培养科)、88487253(学位科)、88487057(招生科)、88487253(学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