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2019】30号
我校今年夏季研究生毕业答辩时间从6月5-16日,历时12天,按照陈校长要求,研究生院全员深入到农学、工程、信电、生物、食品、园艺、牧医、植保、经管、水利、土环、林学、马列主义学院和高教研究所等1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听取或部分听取了170场次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重点检查了答辩小组组成情况、导师是否回避、答辩是否全程录像、研究生陈述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
经检查,各培养单位基本都能按照《关于公布2019年夏季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审批结果和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要求的通知》(研[2019]26号)要求组建答辩领导小组,认真编制答辩工作计划,对答辩过程全程录像,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氛围良好,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积极,提出问题比较准确,建议中肯,基本杜绝了走过场的现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规范,现通报如下。
一、答辩委员会组成不符合要求
有的学科提交的答辩委员会没有执行导师回避规定;有的学科外请专家不符合学校要求;有的答辩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
二、答辩审批表提交不及时
有的学科第二天早8点答辩头天晚上下班时才交答辩审批表(学校要求是提前一周上交),给学校审核和协调督导员督导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无视学校答辩时间截止规定
学校要求答辩截止时间为6月15日,有的培养单位(学科)把答辩拖到了6月16日,甚至有的拖到了6月17日。
四、导师回避制度执行不严格
本次答辩要求严格执行导师回避制度,但仍有个别学科虽然导师没有参加答辩小组,但仍在答辩现场听自己学生的答辩,并不时插话干扰答辩的正常进行,主要负责人主动作为不够,经研究生院提出要求才出面劝其退场。
五、全程录像存在应付态度
有的学院尽管答辩过程进行了录音录像,但录像没有用专用录像机录像,而是采用教室内监控等设备录像,给后期录像调取存储等带来诸多不便,录像效果以及是否全程录像不能保证。学校在春季招生阶段已经要求各个培养单位配齐配全录音录像设备,建议没有配全配齐的抓紧配全配齐。
六、答辩时间仍存在缺斤少两现象
6月初下发的研[2019]26号文件明确要求博士答辩70分钟(自述40分钟,回答问题30分钟)以上,硕士答辩40分钟(自述20分钟,回答问题20分钟)以上。全校大多数学科执行了这一要求,但仍有个别硕士研究生24分钟就完成了答辩,答辩委员会明显掌握偏松。有的答辩组内学生提问时间长短差距过大,有的对某一学生提问时间过长,挤占了总体时间,导致对其他学生提问时间不足。有的学生为了达到20分钟的时间,出现读论文章节的情况,答辩委员会主席也没有制止。
七、答辩分组不合理
按照本次学校通知要求,博士答辩每个半天3名为上限,硕士答辩每个半天6名是上限,即使用点午休时间也顶多再增加1名。然而,实际上却出现了硕士答辩一组19-22人,一天答辩完毕,超额几乎一倍,答辩质量可想而知。
今年秋季起,学校要求博士答辩每半天不能超过2名,硕士答辩每半天不能超过6名。原则上同一答辩委员会不能连续1天进行答辩,每次只能进行半天。
八、答辩记录不规范
全校大部分学科都能按要求配教师担任秘书或者答辩委员会成员兼任秘书进行答辩记录,但个别学科答辩秘书安排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担任,答辩记录不够规范。
研究生院
2019年7月2日